GB 15193.1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15193.10-2014
中文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发布日期:2014-12-24
实施日期:2015-05-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GB 15193.1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介绍
GB 15193.1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以下简称“本标准”)是针对食品中DNA损伤修复能力的评估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自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该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用于评估食品中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体外试验方法,以非程序性DNA合成为检测指标,用以评估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物质对DNA的潜在损害。
二、标准内容详解
1、试验原理
本标准基于非程序性DNA合成的原理,通过体外培养的哺乳类细胞,模拟食品添加剂或污染物对细胞DNA的损伤及其修复能力。非程序性DNA合成是指在DNA损伤后,细胞通过特定的修复机制,如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等,来恢复DNA的完整性。
2、试验材料和试剂
标准详细列出了进行试验所需的细胞株、培养基、试剂和仪器设备,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细胞株的选择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标准中对细胞株的来源、特性和保存条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3、试验方法
本标准详细描述了试验的步骤,包括细胞培养、DNA损伤的诱导、非程序性DNA合成的检测等。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操作说明,以确保试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数据分析
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食品添加剂或污染物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能力。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学处理、结果解释等,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标准的应用
本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接触材料、食品污染物等的安全性评估。通过本标准的实施,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评估食品中潜在有害物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
四、标准的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填补了国内外在DNA损伤修复能力评估方面的空白。它不仅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GB 15193.1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