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4546.1-2017《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总则》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4546.1-2017
中文名称:《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总则》
发布日期:2017-10-14
实施日期:2018-0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海洋局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3/SC 6)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起草人:陈凤桂、张继伟、王金坑、陈克亮、朱争光、黄海萍、王炳坤、王翠、陈斯婷、陈肖娟、王海燕、郑森林、陈光程、蒋金龙、杨建强、张爱君、赵俊、陈尚、赵全民、蔡悦荫、袁玲玲
中国标准分类号:E01技术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13.020.1
GB/T 34546.1-2017《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总则》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34546.1-2017《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总则》(以下简称“本标准”),并于2018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一、评估原则与方法
1、评估原则
本标准明确了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评估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和科学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评估方法
本标准提出了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资源等值法、替代成本法、预防成本法、恢复成本法等。评估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二、评估程序与步骤
1、评估程序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评估准备、损害识别、损害评估、损害补偿建议等环节。评估机构应遵循程序,确保评估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评估步骤
针对每个评估程序,本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评估步骤。例如,在损害识别环节,评估机构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定损害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在损害评估环节,评估机构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三、损害类型与评估指标
1、损害类型
本标准对海洋生态损害进行了分类,包括生物损害、生态功能损害、生态系统结构损害等。评估机构应根据损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2、评估指标
本标准提出了一系列评估指标,如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恢复时间等。评估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评估。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1、数据收集
本标准强调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评估机构需要收集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生态调查数据、历史数据等在内的多源数据。
2、数据分析
评估机构应采用统计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评估报告与审查
1、评估报告
本标准规定了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格式等。评估报告应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估过程和结果。
2、评估审查
评估报告完成后,需要经过专家审查和相关部门的审核,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六、标准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明确了实施与监督的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评估活动的监管,确保评估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GB/T 34546.1-2017《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总则》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评估机构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本标准,不断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