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65/T 3130-2010《苜蓿菟丝子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65/T 3130-2010
中文名称:《苜蓿菟丝子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0-05-01
实施日期:2010-06-01
发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DB65/T 3130-2010《苜蓿菟丝子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DB65/T 3130-2010《苜蓿菟丝子防治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0年5月1日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自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苜蓿菟丝子概述
苜蓿菟丝子(Cuscuta spp.)是一类寄生性杂草,主要寄生在苜蓿等豆科作物上,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苜蓿菟丝子的寄生方式多样,包括茎寄生、根寄生和叶寄生等,导致寄主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二、防治原则
DB65/T 3130-2010标准规定了苜蓿菟丝子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科学管理,降低苜蓿菟丝子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生态控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优先采用生态控制措施,如轮作、深翻、清除病残体等,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
3、合理用药,减少环境污染。在化学防治中,应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降低苜蓿菟丝子在土壤中的存活率。
深翻:深翻土壤,破坏苜蓿菟丝子的寄生条件。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苜蓿菟丝子的传播途径。
2、物理防治
人工拔除:在苜蓿菟丝子发生初期,及时拔除寄生植株。
光照控制:利用遮阳网等措施,降低光照强度,抑制苜蓿菟丝子的生长。
3、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选择对苜蓿菟丝子有特效的农药,如草甘膦、百草枯等。
用药时机:在苜蓿菟丝子生长旺盛期进行喷药,提高防治效果。
用药方法:采用喷雾、灌根等方式,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寄生部位。
4、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苜蓿菟丝子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进行生物防治。
三、防治效果评估
DB65/T 3130-2010标准要求对苜蓿菟丝子防治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防治覆盖率:评估防治措施的实施范围和覆盖程度。
2、防治效果:通过观察寄生植株的数量、生长状况等,评估防治效果。
3、环境影响:评估防治措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防治措施的可持续性。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