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8152.11-2023《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8152.11-2023
中文名称:《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
发布日期:2023-05-23
实施日期:2023-12-01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起草单位: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兰州海关技术中心、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等
起草人:黎香荣、谢喜清、罗明贵、于亮、江荆、胡胭脂、谢毓群、伍斯静、马鑫、黄园、卓毓瑞、李冬梅、林葵、侍金敏、韦猛、胡永玫、苏利明、赵秀荣、郭家兴、丁艳、韦新红、潘晓玲、王恒、李婵贞、吕高兴、李晓瑜、兰淑惠、严伟强、黄祖林、周瑞华、田琼、黄基宁
中国标准分类号:H13重金属极其合金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60铅、锌、锡及其合金
GB/T 8152.11-2023《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介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8152.11-2023《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旨在规范铅精矿中汞含量的测定方法,提高分析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一、标准概述
GB/T 8152.11-2023标准是关于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1部分,专门针对汞含量的测定。该标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两种技术手段,对铅精矿中的汞含量进行精确测定。这一标准的发布,将为铅精矿的生产、加工、贸易及环境监测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
二、标准发布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汞作为一种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累积和生物放大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铅精矿作为铅矿石加工过程中的产物,其汞含量的控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汞含量测定标准,对于保障铅精矿的质量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三、标准主要内容
1、汞含量测定方法
标准规定了两种汞含量测定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利用汞原子在激发光源照射下产生的荧光信号,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汞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固体进样直接法:通过将固体样品直接送入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分析,避免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样品制备与处理
标准对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包括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储存与运输、样品的粉碎与研磨、样品的称量与溶解等步骤。
3、分析操作步骤
标准详细描述了汞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校准、样品的进样、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结果的计算与报告等,确保分析过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4、结果的计算与报告
标准规定了汞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报告格式,要求分析结果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条件、样品信息和测定结果。
四、标准的实施意义
GB/T 8152.11-2023标准的实施,将对铅精矿行业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规范汞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以提高铅精矿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促进铅精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