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1211.2-2024《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检测 第2部分:磁致伸缩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1211.2-2024
中文名称:《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检测 第2部分:磁致伸缩法》
发布日期:2024-04-25
实施日期:2024-04-25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
归口单位: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
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广州市开博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杭州浙达精益机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特检云智安全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山东科捷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
起草人:沈功田、武新军、邹易清、丁杰、郑阳、胡斌、唐志峰、李素军、张君娇、李光海、吴占稳、段淑玉、林阳子、刘洋、段元锋、张鹏飞、陈会明、蒋立军、梁玉梅、李寰
中国标准分类号: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19.100无损检测
GB/T 31211.2-2024《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检测 第2部分:磁致伸缩法》介绍
无损检测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超声导波检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无损检测方法。2024年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31211.2-2024《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检测 第2部分:磁致伸缩法》标准。
一、标准概述
GB/T 31211.2-2024标准是《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检测》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主要针对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技术进行规定。该标准涵盖了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的基本原理、设备要求、检测方法、结果评价等方面,为无损检测领域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技术规范。
二、基本原理
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是一种利用磁致伸缩效应产生和接收导波的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被检测材料表面施加交变磁场,使材料内部产生应变,从而激发出超声波导波。通过接收导波信号,可以对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进行检测和评估。
三、设备要求
GB/T 31211.2-2024标准对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检测设备应具备稳定的磁场产生能力,以确保导波的激发和接收。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标准还对设备的操作界面、安全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检测方法
根据GB/T 31211.2-2024标准,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参数,对被检测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2、导波激发:在材料表面施加交变磁场,激发出超声波导波。
3、导波接收:使用接收器接收导波信号,记录信号特性。
4、信号分析:对接收的导波信号进行分析,评估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5、结果评价:根据信号分析结果,对被检测材料进行评价和判断。
五、结果评价
GB/T 31211.2-2024标准对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的结果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评价结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陷检测:根据导波信号的特征,判断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2、缺陷定位: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尺寸,为后续修复提供依据。
3、缺陷性质评估:根据导波信号的变化,评估缺陷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4、结果记录:将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分析和改进提供参考。
GB/T 31211.2-2024《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检测 第2部分:磁致伸缩法》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磁致伸缩法超声导波检测技术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