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3/T 076-2015《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3/T 076-2015
中文名称:《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5-12-30
实施日期:2016-01-30
发布部门: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3/T 076-2015《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12月30日发布了DB43/T 076-2015《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并于2016年1月30日起正式实施。
一、规程的背景与意义
1、背景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林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繁殖速度快,危害范围广,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湖南省作为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分布区,对防治工作的需求尤为迫切。
2、意义
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防治技术、方法和程序,可以减少防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规程的主要内容
1、防治原则
规程明确了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
2、防治措施
规程从监测、预测、预警、防治方法、防治时期等方面,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
(1)监测: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
(2)预测:根据监测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马尾松毛虫发生趋势的预测。
(3)预警:当预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可能发生严重危害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防治目标进行。
(5)防治时期:明确了防治的最佳时期,以提高防治效果。
3、防治技术
规程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3)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捉、诱捕器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4)综合防治: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形成防治体系,提高防治效果。
4、防治效果评估
规程明确了防治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包括防治后的马尾松毛虫数量、危害程度、森林生长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三、规程的实施与监管
1、实施主体
规程明确了林业部门、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为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求他们按照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展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
2、监管措施
规程对防治工作的监管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对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的查处等。
3、技术支持
规程强调了技术支持的重要性,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DB43/T 076-2015《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湖南省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