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51/T 1522-2012《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田间技术鉴定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1/T 1522-2012
中文名称:《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田间技术鉴定规范》
发布日期:2012-12-20
实施日期:2013-03-01
发布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1/T 1522-2012《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田间技术鉴定规范》介绍
《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田间技术鉴定规范》(DB51/T 1522-2012)是一项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自2012年12月20日发布,并于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DB51/T 1522-2012标准详细规定了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田间技术鉴定流程、方法和标准,包括亲本的种植、管理、观察、记录和鉴定等关键环节。这些规定为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二、亲本种植与管理
标准中对亲本的种植与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亲本种子的选择应基于种子的纯度和活力,以确保种植的亲本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种植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播种密度和行距,以便于后续的田间管理和观察。亲本的田间管理还包括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亲本的健康生长。
三、田间观察与记录
在亲本生长过程中,田间观察与记录是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对亲本的生长状况、开花习性、结实情况等进行详细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包括亲本的生长发育数据,还应包括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便于分析亲本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四、技术鉴定方法
DB51/T 1522-2012标准详细描述了技术鉴定的方法和步骤。鉴定工作主要包括对亲本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性的评估。形态特征鉴定涉及亲本的植株高度、叶片形状、花色等;生理特性鉴定则关注亲本的光合作用效率、抗逆性等;遗传特性鉴定则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评估亲本的遗传纯度和稳定性。
五、标准的意义与影响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杂交水稻亲本鉴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亲本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有助于优化杂交水稻的品种选育和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标准也为相关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技术规范,有助于提高杂交水稻亲本鉴定工作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