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Y/T 1817-2009《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基本信息
标准号:LY/T 1817-2009
中文名称:《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发布日期:2009-06-18
实施日期:2009-10-01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提出单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归口单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
起草人:臧润国、黄选瑞、张炜银、刘广路、李永宁、张玉珍、胡玉山、张恩生
中国标准分类号:B65森林资源保护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40绿化和造林
LY/T 1817-2009《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介绍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LY/T 1817-2009)标准应运而生,旨在为长江上游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与目的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这些森林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态服务,还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长江上游天然林的分类、评价和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效率,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明确适用于长江上游地区的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具体包括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规划和管理等活动。通过标准化的类型划分和评价方法,有助于实现对不同类型天然林的精准管理,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标准内容概述
1、类型划分:标准详细规定了长江上游天然林的分类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这些分类标准有助于识别和区分不同功能的森林类型,为后续的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
2、评价指标:标准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天然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能力、土壤保持功能、木材产量等,以全面反映森林的综合效益。
3、评价方法:标准详细描述了评价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建立等步骤。这些方法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4、管理建议:基于类型划分和评价结果,标准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如保护优先级、恢复措施、合理利用等。这些建议有助于指导实际的森林管理活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标准实施意义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类型划分和评价,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保护关键生态区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该标准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目标。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