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锑化铟单晶位错蚀坑的腐蚀显示及测量方法”的标准号是:GB 11297.6-1989
GB 11297.6-1989《锑化铟单晶位错蚀坑的腐蚀显示及测量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于1988-10-09发布,并于1990-01-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一研究所;起草人是李文华。
“锑化铟单晶位错蚀坑的腐蚀显示及测量方法”介绍
标题:锑化铟单晶位错蚀坑的腐蚀显示及测量方法
在半导体材料的表征中,锑化铟单晶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子材料,其晶体品质直接影响到器件的性能。位错作为晶体缺陷的一种,在材料的生长过程中几乎无法避免。位错蚀坑技术是一种直观展示和测量位错密度的有效手段,通过适当的腐蚀性溶液作用于晶体表面,使位于位错线上的原子由于较高的能量而优先溶解形成蚀坑。这些蚀坑随后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据此评估晶体的品质。
为了有效显示锑化铟单晶中的位错蚀坑,研究者们通常使用选择性腐蚀剂来处理样品。这种化学腐蚀过程涉及将磨光的单晶表面暴露于特定的腐蚀剂中,如溴甲醇溶液或者稀释的盐酸,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腐蚀。这一过程中,位错线上的原子因应力集中而被优先溶解,从而在晶体表面形成微小的蚀坑。之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或干涉显微镜等高精度的表面形貌仪器对蚀坑的大小、形状及其分布进行详细测量,进而计算出位错密度。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精确地评估晶体的质量,并对生长工艺进行优化以降低晶体中的位错密度,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