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4/T 536-2008《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4/T 536-2008
中文名称:《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07-12-01
实施日期:2008-10-01
发布部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4/T 536-2008《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程》介绍
《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程》(DB44/T 536-2008)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12月1日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并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程》涵盖了淡水龟类养殖的各个方面,包括养殖环境、龟苗的选择与培育、饲料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捕捞与运输等。该标准为养殖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养殖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二、养殖环境
标准对养殖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养殖水域应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淡水区域。养殖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供水和防逃设施。养殖环境的光照、空气、温度等条件也应满足龟类生长的需要。
1、水质要求
标准规定,养殖场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设施建设
养殖场地应具备完善的排水、供水系统,以保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同时,应设置防逃网等设施,防止龟类逃逸。
三、龟苗的选择与培育
标准对龟苗的选择和培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养殖者应选择健康、无病、生长良好的龟苗。在龟苗培育过程中,应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龟苗的健康成长。
1、龟苗选择
养殖者在选购龟苗时,应仔细检查其外观、活动情况等,确保龟苗健康、无病。
2、培育管理
在龟苗培育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及时调整,以满足龟苗生长的需要。
四、饲料与饲养管理
标准对饲料的种类、质量、投喂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饲料应选择营养均衡、易消化的种类。投喂时应根据龟类的生长阶段和个体差异,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1、饲料选择
养殖者应选择适合龟类消化的饲料,如鱼、虾、昆虫等。同时,应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2、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龟类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同时,应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五、疾病防治
标准对龟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具体要求。养殖者应加强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应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1、疾病预防
养殖者应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应定期对龟类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2、疾病治疗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对龟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捕捞与运输
标准对龟类的捕捞和运输提出了具体要求。捕捞时应避免对龟类造成损伤。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龟类的生存环境,避免因运输不当导致的死亡。
1、捕捞方法
捕捞时应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避免对龟类造成损伤。同时,应合理控制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
2、运输管理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龟类的生存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同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和死亡。
《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程》为养殖者提供了全面的养殖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通过遵循本标准,养殖者可以更好地保障龟类的生长和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