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T 3694.10-2013《进出口工业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测定 第10部分:胶粘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3694.10-2013
中文名称:《进出口工业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测定 第10部分:胶粘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发布日期:2013-11-06
实施日期:2014-06-01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等
起草人:奚奇辉 等
SN/T 3694.10-2013《进出口工业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测定 第10部分:胶粘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介绍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3年11月6日发布了《SN/T 3694.10-2013 进出口工业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测定 第10部分:胶粘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是关于进出口工业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测定的系列标准之一,特别针对胶粘剂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检测。全氟烷基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稳定性和表面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品中,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问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二、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工业品中胶粘剂的全氟烷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它涵盖了以下类型的胶粘剂:
1、用于各种工业组装的粘合剂。
2、用于建筑和施工的密封剂。
3、用于电子和电气设备的封装材料。
本标准不适用于那些全氟烷基化合物含量极低或无法通过本方法检测的胶粘剂。
三、测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来测定胶粘剂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含量。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分析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定量全氟烷基化合物。
1、样品准备
样品准备是测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本标准详细描述了样品的采集、存储和前处理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2、分析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条件,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组成、流速、进样量、质谱的离子源、扫描模式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最后一步。本标准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包括校准曲线的建立、定量限的确定、结果的表达等。
四、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本标准还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
1、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方法验证。
2、定期进行仪器的性能验证。
3、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五、标准的意义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进出口工业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检测方法,还有助于加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