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2/T 2096-2012《种猪登记管理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2096-2012
中文名称:《种猪登记管理规程》
发布日期:2012-05-08
实施日期:2012-08-08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2096-2012《种猪登记管理规程》介绍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2年5月8日发布了DB32/T 2096-2012《种猪登记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并于同年8月8日正式实施。
一、《规程》的制定背景与目的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种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种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规范的登记管理行为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种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规程》旨在规范种猪的登记管理,提高种猪产业的管理水平,保障种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程》的主要内容
《规程》共分为八个部分,涵盖了种猪登记管理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
1、术语和定义
《规程》首先对种猪、种猪场、种猪登记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为后续条款的执行提供了基础。
2、种猪登记的基本原则
《规程》明确了种猪登记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等,确保种猪登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种猪登记的分类与要求
《规程》将种猪登记分为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补办登记四种类型,并分别对各类登记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4、种猪登记的程序与方法
《规程》对种猪登记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明确,包括申请、审核、登记、发证等环节,确保种猪登记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5、种猪登记的档案管理
《规程》要求种猪登记档案应当完整、准确、系统,并规定了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程序。
6、种猪登记的监督检查
《规程》规定了种猪登记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了监督检查的主体、内容和方式,以确保种猪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7、法律责任
《规程》对违反种猪登记管理规定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警告、罚款、吊销登记证等处罚措施。
8、附则
《规程》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解释权等进行了规定。
三、《规程》的实施意义
《规程》的实施对于规范江苏省种猪登记管理,提高种猪产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种猪登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助于提高种猪登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种猪登记的程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种猪登记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通过建立种猪登记的监督检查制度,有助于保障种猪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设定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种猪登记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