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Z/T 192-2022《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 3D打印技术指南》基本信息
标准号:MZ/T 192-2022
中文名称:《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 3D打印技术指南》
发布日期:2022-12-26
实施日期:2023-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归口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8)
起草单位: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起草人:李剑、张明、马俪芳、潘国新、苏鹏、张明峥、蒲放、刘俊玲、杨德慧、陶静等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体外循环、人工脏器、假体装置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外科植入物、假体和矫形
MZ/T 192-2022《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 3D打印技术指南》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了MZ/T 192-2022《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 3D打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1、制定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3D打印技术逐渐成为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生产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3D打印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设计灵活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3D打印技术在假肢和矫形器领域的应用进行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标准的意义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为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3D打印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规范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权益。同时,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推动3D打印技术在假肢和矫形器领域的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的3D打印生产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选择、打印工艺、后处理等环节。
2、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3D打印技术、假肢、矫形器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为理解和应用标准提供了基础。
3、设计要求
标准对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计流程等,以确保定制件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4、材料要求
标准对3D打印所用材料的性能、种类、来源等进行了规定,以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打印工艺
标准对3D打印工艺的参数设置、设备要求、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打印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6、后处理
标准对定制件的后处理工艺、质量检验、标识和包装等提出了要求,以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
7、安全和环保要求
标准对3D打印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废弃物处理等提出了要求,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8、其他
标准还包括了对生产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三、标准的实施意义
1、规范生产流程
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3D打印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者权益
通过规范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障假肢和矫形器使用者的权益,提高其使用体验。
3、推动产业发展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假肢和矫形器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制定和实施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可以提升我国假肢和矫形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MZ/T 192-2022《假肢和矫形器定制件 3D打印技术指南》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3D打印技术在假肢和矫形器领域的应用,保障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