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的标准号是:GB/T 18644-2020
GB/T 18644-2020《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12-14发布,并于2020-12-14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起草人是才学鹏、骆学农、张少华、郑亚东、郭爱疆、侯俊玲。
“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介绍
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尤其是在那些卫生条件较差、猪肉消费量大的地区更为常见。诊断技术对于控制和预防猪囊尾蚴病的传播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
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猪囊尾蚴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血清学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凝集试验(IHA),可以检测到猪体内针对囊尾蚴的特异性抗体。这些试验基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能够高效地识别出受感染的宿主。尽管这些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它们无法区分现症感染和过去感染,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
影像学诊断技术,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猪囊尾蚴病提供了直观的诊断手段。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囊尾蚴在宿主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囊泡的数量、大小和精确位置。特别是在脑部感染的情况下,MRI和CT扫描对于确定病变程度和指导后续治疗非常有价值。尽管如此,考虑到成本和技术要求,影像学检查通常用于确诊那些临床症状明显或疑似复杂感染的病例。
综合使用不同的诊断工具和方法可以提高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准确性,并有助于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减少这种疾病对公共卫生和经济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诊断策略和工具不断出现,为有效控制猪囊尾蚴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