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51/T 751-2007《南方鲇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1/T 751-2007
中文名称:《南方鲇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
发布日期:2007-11-20
实施日期:2007-12-01
发布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1/T 751-2007《南方鲇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介绍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11月20日发布了《南方鲇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并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南方鲇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是针对南方鲇人工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制定的规范,旨在为养殖者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南方鲇的人工繁殖效率和后代质量。标准涵盖了从亲鱼选择、繁殖环境控制、繁殖操作到孵化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步骤,为南方鲇的人工繁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二、亲鱼选择
1、亲鱼来源
标准规定,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种群,确保遗传多样性和繁殖成功率。
2、亲鱼年龄和体型
亲鱼的年龄和体型是影响繁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标准指出,应选择年龄适中、体型健康的亲鱼,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繁殖环境控制
1、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南方鲇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标准详细规定了适宜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水质参数,为亲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
2、营养供给
亲鱼在繁殖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标准对亲鱼的饲料种类、投喂量和投喂频率进行了规定,以确保亲鱼获得均衡的营养。
四、繁殖操作
1、配对与交配
标准对亲鱼的配对方法和交配行为进行了描述,指导养殖者如何进行有效的配对和促进交配。
2、人工授精
对于难以自然交配的亲鱼,标准提供了人工授精的方法和步骤,以提高受精率。
五、孵化管理
1、孵化环境
孵化环境对鱼卵和仔鱼的成活率至关重要。标准规定了孵化池的尺寸、水质要求和孵化设施的配置。
2、孵化过程监控
标准要求对孵化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包括水温、溶解氧、孵化时间等关键参数的记录和调整。
六、病害防治
1、病害预防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病害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合理投喂等。
2、病害处理
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标准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调整等。
《南方鲇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为南方鲇的人工繁殖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技术规范,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效率和后代质量,对于推动南方鲇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