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4/T 2476-2015《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4/T 2476-2015
中文名称:《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
发布日期:2015-08-31
实施日期:2015-09-30
发布部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4/T 2476-2015《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介绍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DB34/T 2476-2015《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
一、《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范》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的识别
《规范》明确了危险源的定义,即可能导致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心理因素。养老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跌倒、火灾、食物中毒等。
2、危险源的评估
《规范》要求养老机构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评估结果应作为制定控制措施的依据。
3、危险源的控制
《规范》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和心理控制。养老机构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4、监控与改进
《规范》强调养老机构应建立监控机制,定期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改进。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三、《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1、实施日期
《规范》自2015年9月30日起正式实施,养老机构应在实施日期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2、监督与执行
养老机构应将《规范》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确保《规范》的实施效果。
四、《规范》的社会效益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的整体安全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它还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标准,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