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7/T 3676-2019
中文名称:《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08-30
实施日期:2019-09-30
发布部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出单位: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归口单位: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汇众兽医科技服务公司
起草人:李云岗、张栋、张月、周开锋、楚遵峰、汪洋、王士荣、王敏、曹振山、刘波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动物检疫、兽医与疫病防治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动物饲养和繁殖
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介绍
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高种猪的健康状况,保障猪肉产品的安全。该标准自2019年9月30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
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猪只,对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控制伪狂犬病的传播,提高种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猪肉产品的安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
二、标准适用范围
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内所有种猪场,包括种猪的养殖、繁殖、销售等环节。标准规定了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技术要求、操作程序、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为种猪场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净化方法。
三、技术要求
1、种猪选择:种猪场应选择健康、无伪狂犬病感染的种猪,进行养殖和繁殖。
2、生物安全措施:种猪场应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隔离、消毒、免疫等措施,防止伪狂犬病的传播。
3、疫苗使用:种猪场应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对种猪进行定期免疫,提高种猪的抗病能力。
4、病原监测:种猪场应定期对种猪进行伪狂犬病病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四、操作程序
1、隔离饲养:新引进的种猪应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健康状况,确保无伪狂犬病感染。
2、消毒处理:种猪场应定期对猪舍、设备、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的传播。
3、免疫接种: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对种猪进行定期免疫接种,提高种猪的抗病能力。
4、病原监测:种猪场应定期对种猪进行伪狂犬病病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监测评估
1、监测方法:种猪场应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如PCR、ELISA等,对种猪进行伪狂犬病病原监测。
2、评估标准: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种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效果,判断是否达到净化标准。
3、记录管理:种猪场应建立病原监测记录,记录监测结果、采取措施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六、标准意义
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山东省种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有效控制伪狂犬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种猪场的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可以保障猪肉产品的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