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3416-201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写通则》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3416-2016
中文名称:《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写通则》
发布日期:2016-12-30
实施日期:2017-07-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归口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起草人:武晓冬、岗卫娟、赵京生、刘炜宏、董国锋、王昕
中国标准分类号:C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GB/T 33416-201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写通则》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33416-201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写通则》。该标准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针灸技术的操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一、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目的是统一针灸技术操作的规范,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复制性。它适用于针灸技术的编写、教学和实践操作,为针灸师、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框架。
二、基本要求
标准对针灸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1、资质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背景。
2、环境要求:操作环境应清洁、安静,符合卫生标准。
3、设备要求:使用的针灸器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操作步骤和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针灸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包括:
1、诊断:明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为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2、选穴: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穴位。
3、消毒:对患者皮肤和针灸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4、针刺:按照规定的手法和深度进行针刺。
5、留针:根据需要确定留针的时间。
6、拔针:在适当的时机拔出针灸针,并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
四、安全措施
针灸操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1、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避免交叉感染。
2、避免误伤: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和神经。
3、紧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迅速处理。
五、附录和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附录部分提供了相关的图表、表格和示例。同时,标准还列出了参考文献,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GB/T 33416-201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编写通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针灸技术操作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有助于提升针灸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为针灸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