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11/T 486-2007《血液管理信息指标代码与数据结构》基本信息
标准号:DB11/T 486-2007
中文名称:《血液管理信息指标代码与数据结构》
发布日期:2007-07-04
实施日期:2007-08-01
发布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起草单位: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北京市献血办公室、北京医院、宣武医院、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现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社会公共安全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10犯罪行为防范
DB11/T 486-2007《血液管理信息指标代码与数据结构》介绍
DB11/T 486-2007《血液管理信息指标代码与数据结构》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7月4日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
一、标准适用范围
DB11/T 486-2007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的血液管理机构,包括血液采集、检测、加工、储存、供应等各个环节。该标准还适用于与血液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管理。
二、标准主要内容
1、信息指标代码:标准规定了血液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息指标的代码,包括血液类型、血液检测项目、血液制品种类等,以便于信息的统一和标准化。
2、数据结构:标准明确了血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结构,包括数据的分类、组织和存储方式。这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交换性,为血液管理信息化提供基础。
3、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对血液管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出了要求,以便于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血液管理效率。
4、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对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包括系统的架构、功能、安全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标准实施意义
1、提高血液管理效率:通过规范信息指标代码和数据结构,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血液管理的效率。
2、保障血液安全:标准对血液检测项目和血液制品种类等信息指标进行了规范,有助于提高血液安全水平,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3、促进血液资源有效利用: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可以实现血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
4、推动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有助于推动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血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标准实施与监督
DB11/T 486-2007标准自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该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各相关机构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血液管理工作,确保血液安全和有效利用。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